>
最新消息 >
跨境电商超级“朋友圈”呼之欲出
千百年前,古老的中国以骆驼为工具,打通了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昨天,在本届中俄博览会举行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会议上,来自中国、俄罗斯和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商企业代表齐聚哈尔滨,携手搭建超大规模的跨国“朋友圈”,共同描绘跨境电商合作蓝图。
“协同作战”实现“全球购、购全球”
昨天的合作会议上,哈尔滨、齐齐哈尔、黑河、绥芬河等地市,俄罗斯15个州区, “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的电商代表纷纷出席,能容纳300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
每个国家的代表关注的主题都不相同:中国跨境电商不仅要打开俄罗斯市场,还想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俄罗斯电商发展虽然落后于中国,但发展势头强劲;中东等国家电商相对滞后,他们此行是来“取经”的,同时想把自己的产品销往全球。
实际上,发展跨境电商,对中、俄两国以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亿邦动力网CEO郑敏在一次跨境电商合作大会上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以中俄贸易为例,一件总价100元的中国商品卖给俄罗斯买家,其中至少有40元的物流成本,而在中国国内段物流成本只需几元钱,剩余绝大部分都给了俄罗斯快递、邮政部门。“也就是说,跨境贸易赚钱最多的不一定是商品生产国,买家所在国也可以借机生财。”他说。
从另一个角度讲,虽然各个国家跨境电商发展程度不一样,也正是这个差异要求各国必须在跨境电商新形势下协同作战,借网络实现产业链紧密衔接,真正实现“全球购、购全球”。到那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将充分参与到跨境电子商务中,中国的跨境电商“朋友圈”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小伙伴。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商店”的转变
敦煌网副总裁张永捷认为,如今的跨境电商已经走进了3.0时代,即从过去的“世界工厂”全面转型为“世界商店”。在这个“世界商店”里,许多普通人在短时间内淘得人生“第一桶金”——就在几个月前,“俄速通”将我省一名大四学生培养成了跨境电商新手,如今他月交易额15万元,净利润1万余元。
前来参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商代表们正是看好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纷纷前来取经。然而电子商务也是一把双刃剑——诸如跨境物流慢、成本高、消费者售后保障差、卖家专注度不够、语言差异性等问题,都困扰着跨境电商的大发展。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姚广海说,中俄跨境物流时效性差,原因多在物流模式。中国发出的货要在中国某一城市集散,再发到俄罗斯某一城市集散,最后发散到俄全境。如果将集散城市扩大化,使每一个地区都能收发邮件,那么时效性将会大大提高。目前,一些跨境物流企业采取的海外仓或边境仓模式值得借鉴,它缩短了物流时间。
黑龙江俄速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CEO于航则认为,目前跨境电商卖家的专注度不够,几乎没有几个卖家专注做某一个国家的电子贸易。这样的弊端就是不能针对该国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制定出贴身的产品和服务。“适合美国的产品俄罗斯人不一定喜欢,印度人的尺码肯定跟新西兰人不一样。”于航说,未来,跨境卖家将进一步细分,专注细分市场将会带来更多的忠诚客户。
跨境电商“掘金”中俄餐桌
走进本届中俄博览会展厅就会发现,中国人非常喜欢俄罗斯海鲜,而俄国人也需要中国的猪肉、苹果。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差异,加上合作意愿强烈,使中俄两国人在餐桌上互补,也彼此能满足对方需求。
逐年增加的中俄食品贸易额,不仅让两国人都大饱口福,也让两国在跨境电子商务、仓储、冷链、食品加工等行业寻找到更多的发展新空间。
业内人士预测,俄罗斯将来自欧盟等国的水果、蔬菜、肉类等农产品列入进口食品黑名单后,俄罗斯水果蔬菜市场由此产生的缺口高达17亿至20亿美元。这为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开启了广阔的出口市场。中国的绿叶蔬菜、蒜、姜、苹果、橙子等蔬果产品质量好,价格也具竞争力。
从前,国外食品在中国超市上架前大致经“进口商—经销商—零售商”3个环节。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宋晓丹介绍,现在中国进口食物最主要的通道是电商。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高达1万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食品跨境贸易。
食品加工行业也在进口食品贸易中掘金。最初从俄罗斯进口的提拉米苏,从出厂到经过海关端上中国餐桌大约需要5天,不仅口感打折,物流成本也不低。我省某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从俄罗斯高薪聘请了糕点师,采用俄罗斯进口原材料制作俄罗斯提拉米苏蛋糕,大受欢迎,每天销售1000多块,销量和利润齐增。
当下,更多的企业在探索引进俄罗斯原材料和技术在中国建厂加工,建立国内完整的俄罗斯有机食品产业链,实现跨境产业发展突破。”宋晓丹说。
在线客服